依靠特色栏目 实现跨越式发展

日期:2006年12月25日 来源: 浏览量:1871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学报编辑部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自2003年由《河南中医药学刊》更名以来,根据学报办刊规律,制定了“通过特色栏目,以点带面,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思想,依靠学院艾滋病研究所强大的科研群体和国家“河南省艾滋病防治示范区”的优势,于2005年1月首创了在全国高校医药期刊中具有鲜明特色的“艾滋病研究”栏目,同时也是全国1 000多种医药类期刊中仅有的3个艾滋病研究专栏之一。栏目设立2年来,取得了显著成绩,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1 专家实力雄厚,科研基地独具特色 河南中医学院2002年成立了艾滋病研究所,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于2003年10月15日成立,并挂靠在河南中医学院艾滋病研究所,河南中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南中医学院学报》主编彭勃教授担任分会会长和艾滋病研究所所长。分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会长曾毅教授担任名誉主任委员;国家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研究院艾滋病研究室主任吕维柏教授担任顾问,委员由全国知名专家担任。艾滋病研究所由专业人员和相关专业专家组成,其中教授、主任医师28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5名,在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20余人。拥有生化、免疫、药理、制剂等各种先进设备的实验室。 20世纪90年代,由于河南部分医疗机构不健全的采血操作导致河南省部分地区成为艾滋病高发区。为控制艾滋病的扩散和进行中医药治疗的研究,我院彭勃教授抓住契机,开始探索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艾滋病的研究,课题组多次中标国家“863”、“973”等多项重大艾滋病研究课题,并在河南省上蔡、尉氏、南阳等地建立了国家“河南省艾滋病防治示范区”。目前,河南中医学院艾滋病研究所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艾滋病相关课题20余项,总经费近3 000万元。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在陆续报道艾滋病研究成果之后,果断抓住时机,于2005年依托河南中医学院艾滋病研究所、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和国家“河南省艾滋病防治示范区”的优势开设了“艾滋病研究”专栏。 2 制度保证,精编细校 “艾滋病研究”特色栏目的设立,受到了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和河南中医学院的大力支持,编辑部专门选聘参与艾滋病研究的韦大文教授专门负责此栏目的工作。同时聘请国内10余位教授为该栏目审稿专家;并且,选聘了近百名国内著名的艾滋病理论、实验和临床研究专家为特约约稿专家,如曾毅、吕维柏、彭勃、曾耀英、符林春、危剑安、罗士德等,经常追踪专家的科研进展,传播国内最新的艾滋病研究成果;艾滋病研究专栏刊载“艾滋病研究”的有关文章均予免费,并支付较高的稿酬;编辑部审稿专家和编辑人员严肃审稿,精编细校,保证了艾滋病学术论文的先进性、科学性和严谨性。 3 与时俱进,成果丰硕 2年来,《河南中医学院学报》共发表艾滋病研究文章34篇,包括基金项目18篇,其中国家级项目16篇,省级项目2篇。来稿作者有国内艾滋病研究的顶尖级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和战斗在艾滋病防治一线的科研工作者;文章作者遍及北京、广州、云南、安徽、江苏、河南等省市;科研范围涉及中国、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赞比亚和泰国等。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定期向国内近200名艾滋病研究专家、省内近200名艾滋病研究专家和国内近200个高校的图书馆免费赠阅期刊,传播了艾滋病研究的成果。 2005年3月27日,省部局联合实施防治艾滋病科技行动启动,国家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云南省副省长吴晓青、河南省副省长贾连朝和中科院院士曾毅等近200位全国艾滋病防治专家参加了会议,《河南中医学院学报》派编辑、记者全程采访了此次活动,并在《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利用2个彩版全面宣传了此次活动,在国内广泛赠阅,收到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2005年10月,中医药行业唯一的国家级报纸——《中国中医药报》与《河南中医学院学报》联合主办“艾滋病防治”专栏,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已转载《河南中医学院学报》刊发的艾滋病研究论文近18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受到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毅、当代中医泰斗邓铁涛等专家的高度赞誉,收到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4 专栏编辑、记者深入疫区,掌握艾滋病研究的发展动态 “艾滋病研究”专栏编辑、记者均为具有副高级职称、资深的医学专家,经常深入艾滋病疫区,调查研究,了解病情,掌握“艾滋病”疫情的第一手资料,捕捉选题、审稿、修删、编辑加工论文时心中有数,使得“艾滋病研究”栏目能够紧密追踪艾滋病研究的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