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论坛
资源共享,利人利己——谈《学报审稿专家管理系统》利用的点滴体会
日期:2004年12月19日 来源: 浏览量:2904
邓珠平(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编辑部,陕西 宝鸡 721007 E-mail:dzpxb@163.com)
高等学校,人才济济,是教育科研创新的主要源泉。高校学报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办刊模式的影响,受所在院校师资队伍、科研水平的制约,稿件来源以校内为主、编委会成员或审稿人仅仅局限于校内,这种内向型的固有特征,是制约学报发展不可忽视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日趋严重,新型学科层出不穷。学报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学术期刊,以反映科学研究的新近成果为主,是传播科学研究最新成果的重要载体之一,这就要求学报编委会成员及审稿人必须是某一领域的行家里手。对于一般普通高校而言,仅仅依靠校内的科研力量,应对所有作者的投稿,迅速准确地给予评价的确困难重重。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家教委科技司的关心和支持下,由北京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发起,在北京举行了“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专题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100余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编辑部的百余名代表,就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审稿问题,从理论和实践2个方面进行了经验交流和学术探讨[1]。因为审稿工作是决定稿件命运,保证期刊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期刊编辑过程中一项严肃而艰巨的基本任务。学报作为期刊中的一种,在我国是期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科学学报也不例外。为了保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审稿质量,提高审稿工作效率,除了各学报编辑部和每个编辑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学报审稿工作之外,为高校学报编辑部提供准确地约请校外审稿人名录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鉴于此,1987年2月26日至3月2日在北京会议上,决定建立“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审稿协作网”,并编辑出版了《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审稿人名录》,收录了全国420余所高校的1.3万余名审稿人研究方向及联系信息[1]。2000年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编辑出版了西北地区高校自然科学类审稿专家名录,共收录了西北地区近40所高校的2500余名专家的研究方向,通讯联系方式等[2];同年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分会收集了全国25所师范院校近2000名审稿专家,编辑出版了《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自然科学学报审稿人名录》[3]。这些为充分发挥和合理利用高校人才资源,提高审稿工作效率,确保审稿质量,准确评价稿件等曾经带来了便利和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但是,由于进入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发展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人员变动、职称晋升、新老更替等伴随高校大发展而发生了重大变化。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通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应用的普及,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之变,“言而无信”成为新的交流方式;网络交流更使人感到信息时代给人们工作、学习、交流带来了前所未有之便利,不仅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成为现实,而且真正体会到“天涯若比邻”。这种大背景,为动态高校学报审稿专家数据库提供了创建平台,促生《学报审稿专家管理系统》的诞生[4]。由于各高校学报编辑部的鼎力相助,截至2004年12月17日,《学报审稿专家管理系统》收录审稿人3180名,使高校审稿人资源充分发挥和合理利用的新系统初具规模。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编辑部提供的103名审稿人,都是《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热情支持者和撰稿人,《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发展,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将他们推荐给《学报审稿专家管理系统》,希望对其它高校学报也有所帮助。《学报审稿专家管理系统》的创建不仅弥补了以前印刷版审稿人名录的静态不足,而且保证了联系快捷方便,不受地域所限和及时更新,分散维护,集中管理的特色优势。该系统对于每个学报编辑部而言,都是一个难得的利人利己的宝贵资源。
记得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们曾经收到一篇费马大定理证明方面的稿件,在校内几经评审,结论褒贬不一。最后转到北京请数论权威陈景润先生评审,由于陈先生身患重病,无法工作。我们收到由昆的回信后,又转到西北大学请张文鹏先生评审。前后花费了数月时间,才得到结果。另外还有一篇物理学方面的稿件,通过邮局寄往西安某高校的一位教授,稿件寄出之后如泥牛沉大海,数月杳无音信,外审稿件丢失时有发生。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应用的普及,无纸化办公(投稿、审稿、编辑、印刷)成为可能。利用《学报审稿专家管理系统》评审稿件,速度之快,今非昔比。同样是一篇数学稿件,我们在校内几经周转,难以找到合适的审稿人,通过《学报审稿专家管理系统》查询,找到青岛大学的徐克舰教授,认为他的研究方向与该文基本吻合,可能是比较理想的审稿人。通过电子邮件将论文的电子文本寄给徐教授,徐教授收到看后认为青岛大学教授王宪栋博士评审更为合适,便转给王教授,王教授很快寄回了评审结果。另外,我们收到西北师范大学一篇关于Molecular Properties应用的论文,由于院内找不到对Molecular Properties软件熟悉的审稿人,通过《学报审稿专家管理系统》查询,认为信阳师范学院骆定法教授评审比较合适,发送论文电子文件给骆教授的第3天,收到他的回信,“尽快拜读大作,将其评审结果日后寄回”,先后不到10日就收到评审结果。这些是利己的一二例。
《学报审稿专家管理系统》不仅利己,而且利人。名不见经传的宝鸡文理学院,有多少高等院校知晓,我们虽然无法断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在使用《学报审稿专家管理系统》之前,几乎没有人被外校学报编辑部聘为审稿人,除非是某学报的忠实作者。然而,现在变了,宝鸡文理学院数学系张三敖教授,从来没有在内蒙古和宁夏有关大学学报发表过作品,却收到了内蒙古和宁夏有关大学学报编辑部的审稿信函。宝鸡文理学院电子电气工程系的张正喜教授也收到了华东地区高校学报送来的审稿函。这些都是《学报审稿专家管理系统》为学报编辑部提供了人才资源共享的便利条件,如果没有《学报审稿专家管理系统》,就没有当今之便利。上述是我们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参与《学报审稿专家管理系统》建设和加以利用的点滴体会,不妥之处,请编辑同仁指教。
在新年来临之际,我们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编辑部全体成员,借此机会衷心祝愿《学报审稿专家管理系统》真正成为各高校学报编辑部的得力助手,同时也希望大家都来关心和维护《学报审稿专家管理系统》,不断地完善和充实其内容,实行动态管理,吐故纳新;不断地扩展应用范围,提高知名度,真正实现高校人才资源的有效发挥和充分利用,共同创造高校学报的未来辉煌。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审稿人名录[Z].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2] 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西北地区高校审稿专家名录[Z].西安: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2000.
[3] 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分会.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自然科学学报审稿人名录[Z].南昌:石泉印刷厂,2000.
[4] 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学报审稿专家管理系统[DB/OL].http://www.cujs.com/xueb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