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论坛
开放存取运动将解决学术期刊危机?
日期:2005年07月29日 来源: 浏览量:1840
李 武
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45282/45283/3230636.html
“学术期刊危机”的产生已经使传统的学术出版模式不能有效地服务于学术交流和学术传播,而电子期刊的问世和普及并没有解决这一问题。出版商之所以能控制学术期刊出版市场主要是因为学术期刊不同于普通商品市场,它具有一些很特殊的性质。作为一种全新的学术出版模式,开放存取提倡“作者付费出版,读者免费使用”,但这种出版模式最终是否解决“学术期刊危机”,能否创建一个真正服务于科学研究的学术传播体系,还有待实践的检验。
学术期刊危机:一场愈演愈烈的火
据Blackwell期刊价格指数显示,在1990年到2000年期间,社会人文科学领域的学术期刊的涨幅高达185.9%,而科技和医学领域的学术期刊的涨幅则分别高达178.3%和184.3%。另一方面,作为学术期刊的主要消费者,图书馆则面临着资金缓慢增长甚至是削减的问题。据ARL(美国研究型图书馆协会)的最新数据统计,2003年美国研究型图书馆用于购买期刊的费用相对于1986年而言虽然增长了260%,但订阅的期刊总数只比1986年增加了14%。许多图书馆由于资金的缺乏只能取消部分期刊的订购,而出版商为了保证自己的利润,对图书馆购买的期刊则不断提高价格,从而形成了学术期刊价格恶性的增长循环。
自第一份学术期刊《科学家杂志》于1665年在法国问世以来,学术期刊一直是学术传播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在将近300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版商作为学术期刊的出版发行者和图书馆作为学术期刊提供服务者在学术传播和交流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维持这种出版商与图书馆共生关系的出版市场开始动摇,并出现了所谓的“学术期刊危机”。“学术期刊危机”直接意味着“学术交流危机”。研究人员从事科研活动的一个基本条件是获取和阅读大量的期刊论文,了解同行的研究情况和学科的发展动态;研究人员发表成果(尤其是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的目的不是为了经济报酬,而是希望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传播研究成果,取得同行的认可和提高自己的学术地位。但“学术期刊危机”在给出版商带来高额利润的同时,却限制了众多读者阅读期刊进而了解作者研究成果的机会,这与作者的利益是直接冲突的。
电子学术期刊:并不是预期的一剂良方
电子期刊的出现为解决“学术期刊危机”提供了可能,因为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确实可以使学术期刊出版成本大大降低。首先是制作成本的降低。电子期刊管理系统为作者提交论文、编辑审稿、评审专家参与论文评议以及上述三方的沟通既方便又经济,这就使得电子期刊制作的固定成本比印本期刊要低廉的多。更为主要的是,作为信息产品,制作电子期刊复本的边际成本很低甚至几乎为零,这相对于印本期刊复本的制作成本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变革。其次是传播成本的降低。由于网络版电子期刊已经取代光盘版电子期刊,成为电子期刊的主流,而网络期刊是通过Internet传播的,所以也就没有印本期刊的邮寄成本了,而这也是印本期刊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子期刊在出版成本日益降低的同时制作质量则不断提高。从用户使用的情况来看,科研人员尤其是STM领域的学者已经接受电子期刊,并更多地使用电子期刊而非传统的印本期刊。因此电子期刊曾经被人们认为是解决“学术期刊危机”的一剂良方。电子期刊的出现尽管为解决“学术期刊危机”提供了可能,却反而被出版商控制。出版商利用电子期刊的低廉成本获取更为巨大的利润,而没有真正服务于学术交流的需要。
尽管电子期刊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出现,但出版商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大规模地跨入电子出版行列。Elsevier和Wiley等出版商分别在1995年前后开始为用户提供电子期刊服务,包括传统印本期刊的电子版和纯电子版期刊。对于电子期刊的销售,出版商采取了传统的订阅模式,并通过IP和用户密码等方式对用户的访问权限进行严格控制。尤其是捆绑销售策略的采用(有时也被称为“大宗交易”)更是使图书馆处于被动状态。尽管捆绑销售可以使图书馆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购买众多电子期刊的访问权,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利用捆绑销售,出版商将大量的非核心刊物与少量的核心刊物进行同时销售,图书馆不能随意选择自己所需的具体刊物。另外,这种销售策略对非盈利性出版机构是一个极大的市场威胁,因为图书馆的经费是有限的,图书馆将期刊的订购经费主要用于了出版商的这种“大宗交易”,那么用于购买非赢利性出版机构的单份期刊的经费已经所剩无几。
特殊出版市场:出版商为何能控制学术期刊出版市场
纵观学术期刊出版市场,主要是两种类型的出版者:商业出版者和非赢利性出版机构。其中,商业出版者,也就是本文所专指的出版商,其参与学术期刊出版市场的根本动机是谋求利润的最大化;而非盈利性出版机构则又可以区分为学会协会出版者和大学出版社,虽然这两者也通过出版学术期刊获取一定的利润,但只是用于弥补出版成本或用于其他学术活动。通常而言,某一学科的顶级刊物往往是由学会协会出版的,商业出版者出版大量的一般刊物(当然其中不乏高质量者),而在价格方面,据统计,商业出版者出版的学术期刊的平均价格是协会学会版的4-6倍。
目前,出版商已经控制了学术期刊的出版市场,据英国下议院科学和技术委员会的统计,在2003年全球STM期刊市场上,位居首位是Reed Elsevier,其市场份额高达28.2%,其次也都是商业出版者,分别是Thomson(9.5%)、Wolters Kluwer(9.4%)、Springer(4.7%)、John Wiley(3.9%)、Blacwell Publishing(3.6%)Taylor & Fracncis(3.6%)。而非赢利性出版机构中只有ACS(美国化学学会)进入了前八,其市场份额为3.6%。学术研究一般是受公共科研基金赞助的,所以学术成果是一种“公共产品”,它应该得到广泛传播,为纳税人方便使用;研究人员从个人角度出发,也是希望能广泛地传播自己的研究成果。那出版商为何能控制学术期刊出版市场呢?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学术期刊的出版市场决定的。区别于普通的商品市场,学术期刊出版市场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从市场的需求方来看,学术期刊出版市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首先,与普通同类商品的代替关系不同,同类学术期刊之间往往不存在代替关系,有时甚至是互补的关系。为了获取全面的论文信息,研究人员不仅希望能阅读自己领域权威期刊的论文,也希望能阅读一般期刊的论文。对于他们而言,权威期刊的复本不是一般期刊好的替代品。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商业出版者出版的许多一般期刊的价格往往比学会协会版的权威期刊虽然高得多,但却依然有大量图书馆订购这些期刊,即在学术期刊出版市场,各种期刊由于内容的独特性都有一定的垄断特征,价格往往不能反映期刊的质量。其次,与其他商品(包括图书甚至是通俗期刊)不一样,学术期刊虽然也有个人订购,但主要的消费者是图书馆及相关研究机构团体,即所谓的购买者并不是最后的使用者。因此,科研人员对期刊价格的涨幅自然也就不敏感了,甚至是根本没意识到期刊价格的高低。再次,作为负有为科研人员提供文献保障体系职责的图书馆,在面对出版商时其议价能力自然大为降低。同时,与经济学中所讲的“经济人”不一样,图书馆的购买意愿并不是以使用效益为基点的,而是完全取决于图书馆用于购买期刊的资金总额,如果资金充足,则多购买一些期刊,如果资金不足,就会削减部分期刊的订购。
从市场的供应方来看,学术期刊出版市场同样也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特征。首先,随着兼并购买等商业行为,学术期刊日益集中在少数的出版商手中。继Elsevier在2001年合并了Academic Press后,2004年Cinven集团和Candover投资公司购买了贝塔斯曼旗下的学术出版公司Bertelsmann Springer,并将之与原有的Kluwer Academic出版公司合并,成立了仅次于Elsevier的学术期刊出版商,目前出版期刊已达到1500种(Elsevier的旗下期刊目前已超过1800种)。其次,作者在选择期刊进行投稿的时候,关注的只是期刊的学术声誉和学术地位,而不会在乎或者甚至不会意识到期刊的定价。另外,期刊一旦录用作者的论文,论文的版权也随之转交给了出版商,出版商往往不允许作者将同样的文章再次在其他地方发表。再次,正如上文提到的,出版商利用捆绑销售的营销策略将大量的小型出版者挤出市场,目前许多学会协会都采取与出版商进行合作的方式,将期刊的制作和营销都委托给了出版商,如Blackwell就代理了多家学会协会版的期刊出版工作,这种方式也在一定程度商提高了出版商垄断市场的能力。
开放存取运动:让我们拭目以待
为了解决“学术期刊危机”问题,构建一个真正服务于科学研究的学术交流体系,开放存取运动(Open Access Movements)已经于20世纪90年代末在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和图书情报界大规模地兴起。正如布达佩斯开放存取先导计划(BOAI)指出的是,古老传统(研究人员非盈利的信息传播动机)和新兴技术(网络技术带来的出版成本的降低)的融合为研究成果的开放存取提供了发展空间。开放存取运动源于早期的在线研究资源自由运动(online free scholarship movements),其提倡的学术信息共享理念和出版机制已经得到众多学者的支持。
目前美国和欧洲国家已经在通过开放存取仓储(Open Access Repositories)和开放存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s)两种途径来探索开放存取出版模式。其中,开放存取仓储又包括基于学科的开放存取仓储和基于机构的开放存取仓储,arXiv电子印本文档库是前者的代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D-Scholarship仓储是后者的典型。而开发存取期刊是目前讨论的焦点,与开放存储仓储不同,开放存取期刊与传统期刊一样,对提交的论文实施严格的同行评审,从而保证期刊的质量。为读者提供免费访问服务,并不意味着出版开放存取期刊也是免费的。虽然相对于传统印本期刊而言,开放存取期刊由于以网络电子期刊为主,所以其出版成本和传播成本已经大大降低,但由于一些必要的支出(尤其是开放存取期刊坚持严格的质量控制),所以其成本毕竟还是存在的。那么如何弥补这种成本支出呢?开放存取倡导者提出了多种途径,包括争取相关机构的赞助、广告收入和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收入等,但认为最为主要的是作者付费模式。
作者付费模式是针对于传统读者付费模式而言的,即作者为出版自己的研究成果需要支付一定的出版费用,并为读者提供免费服务。比如美国的科学公共图书馆(PLoS)和英国的生物医学出版中心(BioMed Center)现在都采用这种形式,前者由于高达90%的拒稿率其出版费用是每篇1500美元,而BioMed由于相对的规模经济目前平均出版费用是每篇500美元。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作者付费模式并不意味着作者从自己的腰包掏钱,而通常是指作者从项目或课题经费中抽取部分经费用于出版研究成果。开放存取倡导者认为作者付费模式具有合理性并可以保证开放存取出版的可持续发展。首先,作为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论文的出版可以保证研究成果的广泛传播和利用,因此,研究经费中应该有一小部分用于作者发表研究成果。其次,与商业期刊不同,学术期刊的阅读对象主要是科研人员,所以在传统出版模式下,学术期刊的订阅者主要是研究型图书馆和其他教学/研究机构,而这些机构的订阅经费也是受相关机构和项目赞助的。从这个角度上说,收取作者出版费用并不意味着增加作者的经济负担,而是对已有费用的更为合理的分配和使用。当然,开放存取倡导者也明确指出出版费用的支付能力不是决定是否出版论文的关键,质量是决定是否出版的唯一评判标准。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作者或没有课题经费的作者,出版费用可以适当降低甚至免除。
从目前的总体态势来看,开放存取期刊的发展应该说还是不错的。DOAJ(开放存取期刊列表)是由瑞典Lund大学图书馆创建和维护的开放存取期刊列表,该列表旨在覆盖所有学科、所有语种的高质量的开放存取同行评审刊。截至2004年10月底,该列表已经收录1375份开放存取期刊,61691篇开放存取论文,涵盖农业和食物科学、生物和生命科学、化学、历史和考古学、法律和政治学、语言和文献等16学科主题领域。另外,开放存取期刊也开始得到传统的文摘索引服务商的认可并成为它们收录的对象。据ISI期刊引文报告显示,截至2004年6月份,被权威文摘索引机构ISI收录的开放存取期刊已经有 235种。同时,开放存取期刊的被引用率和影响因子也在不断提高,并且往往超过同类的传统期刊。比如说,作为对Elsevier出版的高价期刊Tetrahedron Letters的替代产品,SPARC(学术出版和学术资源联合机构)与ACS(美国化学协会)合作于 1999年创办了Organic Chemistry Letters。据ISI的期刊引文报告(2000年版)显示,Organic Chemistry Letters的影响因子达到3.367,名列被SCI收录的48份有机化学期刊中的第7位,而Tetrahedron Letters影响因子下降为2.558,其排名也下降为第13位。作为一种全新的出版模式,开放存取模式也遭受了批评和反对意见。出版商认为开放存取运动并不能给学术交流带来真正的意义,反而会导致整个学术传播活动的溃败。英国下议院于2004年3月1日举行了关于开放存取运动的听证会,在听证会上,出版商异口同声地警告说,如果改变现有的学术出版体系,那么最终受害的将是整个科研事业。Elsevier的总裁Davis先生严厉批评开放存取只是 “纯属扯淡”,作为商业模式则更是无稽之谈,毫无可行性而言。收取作者的出版费用意味着学术标准的降低和同行评审的终结,最终导致大量垃圾论文的出版。同时,学会协会对开放存取也持批判态度,因为许多学会协会往往利用出版期刊的收入来开展其他的学术活动,比如举行学术研讨会议和资助学科教育等。英国药理学会指出:在2002-2003年度,他们用于开展学会活动的经费总共是850,000英镑,其中有将近800,000英镑是来自于其出版期刊的订阅收入,如果没有这笔收入,学会将无法正常开展相关学术活动。另外,由于各个学科存在诸多差异,目前开放存取运动被自然科学领域的科研人员逐渐认可,而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学者就对这种出版模式还是相当陌生的。
据Ulrich期刊指南报告表明,2001年在全部创建的308种新期刊种,有36种是开放存取期刊,占总数的20.5%,2002年下降到18.4%(255种期刊种有47种),2003下降为15.2%(198年期刊中有30种),而到了2004年其比率又下降到12.4%(89种期刊中有11种)。可见开放存取期刊的数量增长并没有人们最初预计的那么乐观。在2004年7月颁布的英国下议院科学和技术委员会2003-2004年度报告《科学出版物:为所有人提供免费服务?》中也指出,尽管作者付费的出版模式给出版商的基于订阅的模式构成了很大的挑战,但这种出版模式最终是否可行、能否成功还有待实践的检验。诚如该报告指出的是,现在还不是下结论的时候,对于开放存取运动最终能否解决“学术期刊危机”,并创建一个真正服务于科学研究的交流体系,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来源:出版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