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设想

日期:2012年11月25日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1309

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设想

(2012年11月22日)
1  2012年工作总结
1.1 常务理事会、理事会的工作
  2012年2月21日本会以网络会议(常务理事群)的形式召开六届七次常务理事会议。颜帅理事长主持会议,50位常务理事在线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审议了有关组织工作的几个提议、各委员会2012年的工作计划,讨论了第16次年会的主题及召开的时间和地点,并布置了其他具体工作。 2012年正值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六届七次常务理事会议围绕新形势下高校科技期刊的编辑与出版展开了广泛的交流,认为高校期刊不仅要注重学科编辑、管理编辑、技术编辑,也要注重出版编辑,注重出版行为;高校编辑需要提高网络传播环境下的编辑加工、版权保护、编辑研究能力,学术论文策划和审查能力;在期刊改革过程中务必充分考虑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特质,发挥其功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创新。
  六届七次常务理事会议是本会首次以网络形式召开的正式会议,省时省力,高效便捷,受到常务理事们的好评。常务理事群的建立也为今后的工作交流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
  针对新闻出版总署7月31日发布《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后高校科技期刊界的反响,本会通过在网站发布有关信息、向会员发送电子函件、利用各种社交网络,在线征集了各种意见和建议。本会还于8月18、19日召集时间方便的常务理事在上海召开专题座谈会,集中梳理有关意见和建议,并在会后向教育部有关领导反映。本会积极配合教育部有关单位,开展关于全国高校期刊的调研。理事长颜帅、副理事长赵大良还参与了调查问卷的设计、调研报告的起草。
  2012年11月22、23日,本会在济南分别召开了六届八次常务理事会议以及六届四次理事会议。
1.2 第4届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奖评比活动
  5月22日接教育部科技司《关于委托承办“第4届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奖评比活动”的函》后,本会即通过网站(www.cujs.com)、邮件等方式发出《关于接受教育部科技司委托开展“第4届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奖评比活动”的通知》,公布评比办法,并要求在各省、市、自治区的常务理事负责将通知内容转达到所有符合申报条件的科技期刊编辑部。388种科技期刊申请参加精品、优秀或特色奖评比,其中参评精品期刊的197种,参评优秀期刊的309种,参评特色期刊的133种,共639种·次。(根据评比办法,参评期刊可同时兼报精品和优秀、精品和特色或优秀和特色)
  从7月下旬到8月底,按照评比办法,本会组织了有关专家对所有参评期刊进行编辑出版质量审读(本会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现任副秘书长李兴昌牵头)、对申报精品或优秀的期刊进行学术指标得分赋值(主要由副理事长佟建国牵头完成)。9月18—20日,评委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由评委会副主任、理事长颜帅主持,教育部科技司铁晓锐同志出席了会议。评委对所有编辑出版质量审读记录表进行了复核、对各项学术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了核对,再次计算得分,分类排队;审核了申报特色奖项的参评材料,并进行无记名投票。获得第4届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奖的分别为60、120、30种。
  第3届(2010年)评比将所有进入SCI的参评期刊都评为精品,在此次评比中进入Q1、Q2的期刊才能直接入选,其他(进入Q3)需要票决,反映出高校期刊在提高国际影响力方面又前进了一大步。此次特色期刊评比注重遴选整体上“在专业学科领域有特色并具有较大影响”的期刊,入选期刊基本上从刊名都可以看出学科特色;即使是大学学报,也力求其在内容上是专业突出的。
  此次评比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比如对编辑出版质量有些方面审读尺度掌握不一致、甚至出现了个别审读误判的情况,个别期刊称没收到评比通知,一些期刊对实行3届之久、不断改进的评比标准仍有异议,等等。这些问题我们也会组织有关专家进一步讨论,力争把评比工作做得更加公平、公正。
1.3 医学期刊专委会换届以及民族类、技术类期刊专委会成立
  2012年7月25—29日,本会医学期刊专委会会员代表大会于贵阳市召开。副理事长佟建国、王晴,医学期刊专委会第一届主任委员王征爱,以及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100余家高校医学期刊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常务委员会,《实用临床医药》编辑部主任赵金文当选为主任委员。
  2012年8月15—19日,本会民族类期刊专业委员会成立会在乌鲁木齐市召开。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26所高校的4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新疆大学学报编辑部承办了会务工作。《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主编福山编审当选为主任委员。民族类期刊专委会成立后,将以增强民族团结、繁荣民族类高校科技期刊为宗旨,促进民族类期刊的改革和发展;组织专题研讨会、学术报告等交流活动,组织开展民族类优秀科技期刊、团体、个人和编辑学论著评比和奖励等活动;加强民族高校科技期刊间的交流与合作。
     为加强高校技术类科技期刊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行业影响力和知名度,本会技术类期刊专业委员会于11月21日在济南成立。上海海事大学期刊总社社长袁林新当选为主任委员。
1.4 编辑继续教育培训
     2012年本会分别于4月在厦门、11月在济南举办了2期全国科技期刊编辑业务培训班,共有近400人参加培训并获得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印制的《结业证书》,作为年内接受72学时继续教育的证明。培训工作主要由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郑进宝、常务副秘书长兼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主任张铁明等负责组织。
1.5 举办第16次年会
 六届七次常务理事会议确定第16次年会的主题为“从编辑到出版,我们准备好了吗”。学术与基金工作委员会于4月初发出年会论文通知。截至9月10日,共收到年会征文64篇。学术与基金工作委员会主任李若溪等组织有关专家对征文进行了评审,评选出一等奖17篇,二等奖21篇,并编印了《中国高校学术出版(V)——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第16次年会论文集》。山东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编辑部承担了论文集和其他年会资料的印刷任务,协助组织了培训和年会的会务工作。
第16次年会邀请了有关领导作关于高校科技期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报告;分设“数字出版”“版权工作与出版伦理”“期刊改革发展与编辑人才成长”3个主题单元,邀请高校内外的有关专家、学者作大会交流。
  2012年恰逢本会建会25周年。本会在第16次年会期间,由副理事长汤兴华组织搜集与研究会和会员工作有关的图片,举办建会25周年(电子)图片展示。
1.6 科技期刊学研究课题评审以及其他学术活动
  学术与基金工作委员会组织了科技期刊学研究课题的申报和评审,同意立项78项,其中包括重点基金项目5项、一般基金项目20项、立项不资助项目53项。本会要求各项目承担者按照《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科技期刊学研究基金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项目的实施工作。
  本会数字出版工作委员会于2012年5月11—15日在济南市举办了“首届数字出版专题座谈会”,副理事长毛善锋及数字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郭雨梅、副主任靳光华等主持了座谈会;在贵阳医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医学期刊专委会于7月25—29日在贵阳举办了“中国高校医学期刊发展论坛”;版权工作委员会于7月25—30日在贵阳举行三届三次学术交流会,赵大良、版权工作委员会主任钟紫红等还开创性地以“版权转让与学术期刊发展”为题开展了专题辩论。
1.7 其他工作
  本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在主任曾桂芳的带领下,在2次常务理事会议之前和会议期间对有关理事或常务理事更替、高级会员审批、期刊编辑出版单位入会等按《章程》作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修改完善《专业委员会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配合秘书处、网站管理员督促更新网上的会员信息等。
  本会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汤森路透集团、Wiley-Blackwell 出版集团于8月22—25日在厦门联合举办了第6届中国英文科技期刊研讨会;作为支持单位,本会于10月23、24日参加了“第8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并参与主持了分论坛——“新时期高校科技期刊的发展与转型”;理事长颜帅和副理事长张月红、王晴等应邀在新闻出版总署“重点建设学术期刊调训班”讲课;本会主要负责人还承担了中国科协有关科技期刊创新发展的调研和课题研究任务、当选中国期刊协会领导职务等。
  2012年,应有关机构邀请,颜帅于5月底出席了(美国)学术出版学会第34届年会、11月中旬出席了CrossRef2012年年会(伦敦)并作报告,7月25—29日参加了牛津大学出版社亚太期刊日并访问日本部分科技期刊。
2 2013年的工作设想
  2013年的科技期刊学研究建议围绕“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的编辑与出版”这一主题开展。具体形式为,在年初六届九次常务理事会议之前和期间,在常务理事会范围先提出若干有关这一主题的问题,并征集答案;然后在研究会网上继续广泛征集问题和答案;下半年适当时候本会组织对问题和答案进行评选,择优授奖并汇编成书(类似于百科全书的条目)。
  2013年本会将组织编写《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百年史》,具体工作由本会原副理事长、西北大学学报主编姚远牵头。
  编辑继续教育培训建议分2个层次分别进行:1)新入职编辑;2)具有一定年资的编辑或编辑出版负责人。
  2013年,以网络出版为中心的高校科技期刊的出版模式转型将继续深化,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任务也会越来越重、越来越急迫。建议各工作委员会、专业委员会以更明确、更集中、更贴切的主题组织有关学术交流活动。
  2013年本会拟继续组织开展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和个人的评选,选择组织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评选、优秀编辑学论著评选、高校科技期刊进步奖评选、高校科技期刊优秀论文奖评选、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网站评选;召开六届九次、十次常务理事会议以及第17次年会;督促会员更新网站信息,建立、完善秘书处与会员、会员之间便捷有效的交流和联系机制;配合有关部门完成和高校科技期刊有关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