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会议及培训资料
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 让高校科技期刊春色满园
日期:2012年11月24日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791
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 让高校科技期刊春色满园
——在“第4届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奖”颁奖大会的发言
颜 帅
各位代表、各位会员、各位朋友:
首先,我代表“第4届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奖评比活动”评委会对本届评比工作做一小结。
根据我会工作安排,自六届六次常务理事会议之后,我会即积极准备“第4届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奖评比”方案和有关文件,向教育部科技司申报。经过多次讨论、汇报、沟通,教育部科技司同意评比方案,并于2012年5月22日发出《关于委托承办“第4届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奖评比活动”的函》。之后我会即通过网站(www.cujs.com)、邮件等方式发出《关于接受教育部科技司委托开展“第4届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奖评比活动”的通知》,公布评比办法,并要求在各省、市、自治区的常务理事负责将通知内容转达到所有符合申报条件的科技期刊编辑部。
到受理申报截止时,共有388种科技期刊申请参加精品、优秀或特色奖评比,其中参评精品期刊的197种,参评优秀期刊的309种,参评特色期刊的133种,共639种·次。(根据评比办法,参评期刊可同时兼报精品和优秀、精品和特色或优秀和特色)在参评的388种科技期刊中,含技术类10种、军事类24种、理工类118种、农林类40种、师范类24种、体育类10种、医药卫生类81种、综合类80种、民族文版类1种。参评英文版期刊27种,分布在以上各类中。
从7月下旬到8月底,按照评比办法,我会组织了有关专家对所有参评期刊进行编辑出版质量审读(本会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现任副秘书长李兴昌牵头)、对申报精品或优秀的期刊进行学术指标得分赋值(主要由副理事长佟建国牵头完成)。为尽可能地统一审读标准,在充分吸取前几届评比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会召集所有审读人员先集中讨论评判标准,并基本按专业学科分配审读任务。所有参评期刊的英文摘要我们也请专人进行了全面审读。在审读开展一段时间后,我们再次集中所有审读人员研究审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统一评判尺度。
8月底,我会向教育部科技司进行了阶段汇报并呈交评委会组成原则、评委建议名单。9月18—20日,评委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由评委会副主任颜帅主持,教育部科技司铁晓锐同志出席了会议。评委对所有编辑出版质量审读记录表进行了复核、对各项学术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了核对,再次计算得分,分类排队;审核了申报特色奖项的参评材料,并进行无记名投票。获得第4届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奖的分别为60、120、30种。
英文期刊评比取影响因子进入学科Q1、Q2区的为精品,一共有4种刊——《纳米研究》(清华大学主办)、《矿物冶金与材料学报》(北京科技大学主办)、《国际口腔医学杂志》(四川大学主办)、《仿生工程学报》(吉林大学主办)直接入选,另选4种进入Q3的期刊由评委票决。票决结果是:《石油科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主办)、《应用数学与力学》(上海大学主办)、《浙江大学学报A辑》入选精品。
中文期刊按“他引总引比不得低于平均值”,“互引指标不得低于3分”,“总被引频次的离均差率与影响因子的离均差率均不能为负值”的原则,根据总被引频次的离均差率与影响因子的离均差率之和由高至低排序,产生48种精品。另选10种由评委票决,结果只有4种票数过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因为没有足够的可比数据,按惯例,体育类期刊单独排队,取第1名——《上海体育大学学报》入选精品。
优秀期刊按综合类、理工类、农林类、医药卫生类、师范类、军事类、技术及普及类、体育类、外语及少数民族文种类分别计算学术质量得分,再和各刊的编辑出版质量得分加和,大致按各自类别取约前三分之一入选。
根据“优秀期刊分层次(主办单位分部委属院校、省属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授奖的办法”的原则,考虑到部委属、省属本科院校都有期刊入选,最后从高职高专院校中选取得分较高且以科技内容为主的《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入选优秀。
河北省、贵州省、海南省没有期刊能入选精品、特色,根据历次评奖的做法,我们选取这几个省表现最好的期刊——《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贵阳医学院学报》、《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优秀。
青海省、西藏自治区此次没有高校期刊参评。
经向教育部科技司汇报后,我会于9月29日至10月12日在网站(www.cujs.com)公示入选期刊名单,并公布了接受反馈意见的邮箱。到10月12日下午4时止,《公示通知》点击次数达1 063次。意见主要是请求返回本刊编辑出版质量审读意见、询问本刊未获奖的原因、纠正公示名单中的“笔误”,也有编辑部提出了改进评比工作的很好建议。我会对所有意见和建议都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进行了反馈。
和以往评比相比,本届获奖期刊有2个重要特征。一是以往所有进入SCI的参评期刊都评为精品,在本届评比中进入Q1、Q2的期刊才能直接入选,其他(进入Q3)需要票决,反映出高校期刊在提高国际影响力方面又前进了一大步。二是本届特色期刊评比注重遴选整体上“在专业学科领域有特色并具有较大影响”的期刊,获奖期刊基本上从刊名都可以看出学科特色;即使是大学学报,也力求其在整体内容上是专业突出的。
当然,本届评比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比如对编辑出版质量有些方面审读尺度掌握不一致、甚至出现了个别审读误判的情况,个别期刊称没收到评比通知,一些编辑部对实行3届之久、不断改进的评比标准仍有异议,等等。在公示期间,很多编辑部对改进评比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些问题和建议我们也会组织有关专家进一步讨论,力争今后把评比工作做得更加公平、公正。
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奖评比活动虽已举办4届,方案不断改进,但仍有不尽合理之处;我会每次都力求将组织工作做得更加严密,但因受人力、办公等条件所限,疏漏总难以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责任主要在我。有不妥之处,我向各位同仁、各位朋友表示深深的歉意,请大家谅解!
各位同仁、各位朋友,高校科技期刊目前遇到了30多年来最大的挑战和机遇。2012年7月31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对此,高校科技期刊界反响热烈。我会通过在网站发布有关信息、向会员发送电子函件、利用各种会议和社交网络,征集了各种意见和建议。我会还于8月18、19日召集时间方便的常务理事在上海召开专题座谈会,集中梳理有关意见和建议,并在会后向教育部有关领导反映。我会积极配合教育部有关单位,开展关于全国高校期刊的调研,参与了调查问卷的设计、调研报告的起草。
我认为,科技期刊,包括高校的科技期刊,出版单位体制的改革、编辑出版模式的革新都是必然的。在过去的3个多月里,大家对发展和繁荣高校科技期刊事业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积极建议。这次年会期间,大家难得聚在一起,可以更加深入地探讨高校科技期刊出版单位体制如何改革,高校科技期刊如何分层次、分类别发展,网络环境下编辑出版模式如何革新,主办单位、出版单位权责利如何重新定义和划分,作者、编者、出版者、发行者如何分工合作、权益如何保护,新一代编辑出版从业人员职业如何规划,改革一旦深化期刊出版流程和人员如何管理……
年会是一次难得的大范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我们希望各位代表利用各种场合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我认为,只要有了百家争鸣的环境,有了各显神通的机会,就会有高校科技期刊百花齐放的土壤,就可以满怀信心地去迎接来年的满园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