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1年研究会的工作回顾及明年的工作要点

日期:2005年11月27日 来源: 浏览量:2443

1 过去1年研究会主要工作的回顾 1.1 组织建设 本会五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于2005年3月15—17日在北京召开。五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审议通过了本会《常务理事会议制度》《理事管理制度》《会员管理制度》《高级会员管理暂行规定》《会费管理制度》《财务制度》《印章管理制度》《关于收取会费的通知》,修订了本会的《会员登记表》《科技期刊学基金申请表》,研究决定了本会拟设立的奖项及其简要条例。 根据本会《高级会员管理暂行规定》和五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精神,本会接受了首批高级会员的申请,并在47期《会讯》公布了2005年第1批高级会员的名单。 根据有些省市会员、理事等变动情况,本会在年中进行了个别常务理事、理事的增补调研,将因单位会员数增加、愿为研究会做更多贡献的个别省市的编辑增选为理事或常务理事。 2005年初,完成了会员通讯录的整理工作、刻制了会员通讯录光盘并发至各常务理事。5月开始印制了单位会员证,现在起将陆续发给各会员单位。 高职高专学报分会、农业院校学报分会完成了换届工作。 1.2 学术活动 在五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召开的同时,我们还举行了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高校科技期刊负责人座谈会。中宣部出版局、科技部条财司、教育部科技司、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有关负责同志到会指导并听取意见。《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地球科学》等编辑部的代表交流了办刊经验,并就高校科技期刊的发展与改革问题发表了很多好的见解。代表们普遍认为,各高校重视学报等科技期刊工作,期刊编辑出版质量整体较高,相当一部分期刊的学术水平居同行业、同类别、同地区前列。办有英文期刊的高校代表提出,高校英文版学报的专业化已成当务之急,研究会和各有关主办单位必须从速组织专题研究。部分期刊负责人建议,有实力的综合性高校,尤其是“211”、建有研究生院的高校,要努力使科技期刊有更大的发展、学术水平不断上新台阶,积极应对当前科技期刊评价的大环境,同时也要勤于思变、加快改革的步伐。与会代表还就正确认识高校学报等科技期刊的任务、功能,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期刊及科研绩效评价体系,鼓励高校准确定位、努力办好与各校科研实力相应、层次相当的科技期刊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3月17日下午,本会邀请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区副总裁Paul Evans博士就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举行了讲座。爱思唯尔工程与技术部主管B.J.Aleva以及北京地区有关高校的其他10余名期刊编辑也到会听了讲座。Evans博士介绍了出版编辑、主编和出版商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解作者的需求、为作者提供满意的服务、提高网站使用率等是衡量学术期刊的关键绩效指标。Evans博士比较全面地讲解了爱思唯尔有关期刊出版的版权政策、版权许可程序及协议。 2005年7月9—16日在兰州召开了研究会第4次版权工作研讨会。来自全国33所高校的42名学报编辑参加了本次会议。与会者中88% 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在7月10日的全体大会上,颜帅理事长首先通报了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科技部等科技期刊管理部门最新的期刊政策和工作部署,其中很多内容都涉及到期刊著作权。此外,他还结合具体工作,提出了当前几个需要大家共同探讨和解决的期刊版权问题。版权工作委员会主任陈进元对近期一些与期刊版权有关的业界动向进行了介绍,并对提供给大家参考的4种不同形式的论文著作权合同或授权书作了讲解分析。分管版权工作的赵大良副理事长对本次版权工作研讨会做了总结性的发言,并提出了期刊社办刊方向的问题。会议代表认为期刊编辑部(包括已与作者签约的编辑部)应该获得签约资格,提议版权委员会提供从期刊主办单位(学校)获得签约资格的参考文本。编辑部与期刊使用者(如国内外期刊数据库公司)签订合同时,应坚持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争取一定的主动权。高校学报为非盈利出版机构,办刊经费及人员工资多由学校出资,因此在保护作者和自己合法权益(通过与作者签约)的前提下,应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途径,扩大学术影响。与会代表对目前高校学报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和维权意识均有了新的认识和认同。一致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手段的进步以及日趋扩大的国际学术交流,科技期刊的著作权集体管理是不可替代的重要机制。此外,与会者也提出了目前在期刊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8月6—10日,以我会对外联络委员会为主,联合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在长春召开第三届中国英文版科技期刊研讨会。出席这次研讨会的代表来自全国100多家英文版科技期刊编辑部。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期刊处处长李建臣、科技部条财司综合处处长孙增奇专程与会,说明政府对英文版科技期刊工作是高度重视的。出席本次研讨会的还有ALPSP执行总裁、ELSEVIER中国区副总裁、英国查尔斯沃思集团中国项目经理、高等教育出版社学术期刊分社社长等。他们都在研讨会期间作了报告。会议认为,随着中国科技实力的逐渐增强、科技成果的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学术交流的国际化要求也越来越强烈。中国的英文科技期刊应该担当起作为对外报道中国科技成果主渠道的重任,在国际学术交流的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英文科技期刊有了长足的进步。各编辑部纷纷邀请国外同行担任编委、审稿人,发表的论文来自世界各国的有关领域,期刊的发行、版权合作等出版经营活动日益活跃,一批期刊被国际重要检索系统收录。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中国英文科技期刊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内容质量不高、语言不够规范、学术影响范围小等问题。今年外联委还继续开展向外推荐高校科技期刊的工作,成效是显著的。他们的具体成果已印刷成册发给有关编辑部,另外研究会网站也及时发布了有关信息。 9月9日,在保定河北农业大学举行了中国期刊史学术研讨会,河北省新闻出版局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研究会副理事长、《西北大学学报》主编姚远编审主持。与会代表就中国期刊的发展史及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4月、10月本会与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分别在宜昌联合召开首次科技期刊出版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协助召开第二届国际科技编辑研讨会。8月在北京协助高教社举办第一届中国学术期刊编辑国际化专题研讨会。 9月下旬,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有关科技期刊工作的新精神,经与研究会部分负责人商议,并经在京常务理事讨论,决定在2005年第10次学术年会期间,启动“高校科技期刊现状调查与分析”“高校科技期刊评价体系研究”“高校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研究”等3个课题。 1.3 岗位培训 2005年5月、10月,本会在北京举行了2次高校科技期刊主编、编辑岗位培训班。经考试,全体学员成绩合格,其中90%的学员各项成绩全优,均获得《主编岗位证书》或《编辑岗位证书》。本会举办的培训班内容符合主编或编辑上岗的要求,与他们的工作很贴近;学员听课的出勤率高,绝大多数学员一堂课都未缺席;讲课质量高,教学效果好;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好,会务工作做得细致周到。 1.4 优秀评比 2004年底我会主要负责人及有关同志参加了第三届国家期刊奖评比,参与组织了教育部向国家期刊奖评比办公室推荐高校科技期刊的工作。国家期刊奖每2年评选1次,是目前我国期刊界的最高奖。2005年2月28日,第三届国家期刊奖颁奖大会在京隆重举行。在本届评选中,60种期刊获国家期刊奖,100种期刊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197种期刊获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获国家期刊奖高校主办的科技期刊2种(《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高校主办的科技期刊有《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5种,获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高校主办的科技期刊有《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等23种。 为了推动高校科技期刊事业的全面发展,根据五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决议,研究会决定开展“高校科技期刊先进集体”及“高校科技期刊优秀主编(主任)”评选活动。2005年7月19日,评选工作告一段落,获奖名单在研究会网上公示。共有84个编辑部(期刊社等)获“高校科技期刊先进集体”称号,113人获“高校科技期刊优秀主编(主任)”称号。 1.5 其他工作 2004年11月26、27日,时任科技部主管科技期刊工作的宋培元处长和本会理事长颜帅就科技期刊结构调整和高校学报现状分析、改革等问题到河南省进行了专题调研。2005年初以后,研究会还组织人员到黑龙江、深圳、河北、湖北、江苏等地高校学报调研。 2005年6月研究会主要负责人应邀参加了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期刊出版管理规定》兰州修订会议、7月参加了中宣部有关学术期刊工作的座谈会。5月至今,研究会部分同志参加了科技部“精品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研究,并承担总体组的具体工作。在京部分常务理事还参加了教育部有关科技期刊文件的起草。 去年换届以来,研究会规范了财务管理制度,按要求参加了民政部组织的全国性社团财务人员培训,开展了会费收取工作。(秘书长另有报告) 2004年11月、2005年3月分别出版发行了第46、47期《会讯》。网络改版后数据量更大、内容丰富,更新及时、方便,通知、消息、资料等能很快传达到各会员。网络利用率很高,如截至2005年11月2日下午14时15分,《“高校科技期刊先进集体”及“高校科技期刊优秀主编(主任)”获奖名单公示》被点击1092次,《第10次学术年会通知》被点击577次。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创刊50周年、深圳大学学报创刊20周年、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百年、中国矿业大学学报创刊50周年以及新疆高校学报学会成立之际,本会派负责人前往祝贺或发去贺信、贺词。 2 高校科技期刊面临的形势 从国际上看,最近几年科技期刊的出版形势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其主要表现为:1)开放获取(Open Access)已成燎原之势,一些老牌出版公司、杂志社纷纷将其期刊或其部分开放,国际上很多学术组织也在不断创办开放获取的新期刊(如《Sustainability:Science, Practice and Policy》);2)市场兼并的结果使得大出版商在期刊出版业更具垄断性,例如,Elsevier并购了多家出版社,目前已涵盖了2000多种期刊,Springer所辖期刊已超过1250种。从几年前开始,这两个出版巨头开始涉足中国期刊出版市场,并已与多家中国学术期刊(包括高校科技期刊)签订或谋求签订出版协议;3)期刊电子版的销售越来越集约化,单个的、影响力小的期刊很难有大的买家、很难有较高的利用率。 从国内看,2005年10月新的《期刊出版管理规定》发布。新规定对期刊创办、期刊出版、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做出了明确规定,有很多新内容是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研究的。比如1年内可以出2期增刊、期刊主管部门要对期刊出版进行审读等等。 为更好地促进我国的科技学术交流,真正培育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我国精品科技期刊,使我国科技期刊尽快走向世界,科技部于2005年上半年论证并启动了“精品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研究”系列研究课题。该战略研究旨在通过对国外科技期刊运行机制和发展环境的研究,并结合对我国学术类期刊目前所面临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战略及发展政策建议,建立中国科技期刊的评价监测系统及精品科技期刊的电子信息平台。总体目标是,1)建设我国精品科技期刊数据库平台。遴选中国优秀科技期刊,用3年时间建成包含几百种科技期刊创刊以来所有文章的全文数据库平台,使我国精品科技期刊数字化形成规模,提高我国科技期刊文献的显示度,为我国科技工作者提供信息共享服务。(2)培育中国的国际化科技期刊,提高科技文献资源质量。优选十几种有发展潜力的科技期刊,通过政策与经费支持,在几年内使其国际化程度得到显著提高。即:期刊中论文的作者具有广泛的国家或地区来源,期刊能被相关的重要检索系统或数据库收录,期刊的被引频次主要由海外科学家和国际性期刊所贡献,在SCI排名中进入各相关学科的前1/3,等等。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高等学校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各项目标,加快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发挥高校科技期刊在高校科技创新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高校科技期刊的管理与建设,教育部正在组织起草《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期刊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已于2005年8月发布《关于调整我部主管科技期刊申报程序的通知》。 从今年起,高等教育出版社、德国斯普林格出版公司与国内有关单位合作出版的《中国高校学术文摘》系列刊物正式启动,明年年初部分刊就会正式出版发行。 3 明年的工作要点 3.1 协助教育部等有关政府部门做好高校科技期刊的管理工作 新的《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第八条 期刊出版行业的社会团体按照其章程,在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实行自律管理”。我们要继续严格按照民政部、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等部门对社会团体的要求,切实实行民主办会、科学办会。 社会团体在服务会员的同时,要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做好有关工作。这两者不矛盾,而且会互相促进。我们在继续配合科技部做好有关科技期刊工作(尤其是明年精品科技期刊遴选和资助)的同时,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配合教育部科技司做好高校科技期刊工作上。我们的“三项课题”有很大成分是为教育部科技司制定政策提供依据的,甚至有可能与教育部科技司2006年的重点工作衔接起来。 按照新的《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第四十六条 新闻出版总署负责全国期刊审读工作。地方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出版的期刊进行审读。下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定期向上一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交审读报告。主管单位须对其主管的期刊进行审读,定期向所在地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报送审读报告。 期刊出版单位应建立期刊阅评制度,定期写出阅评报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根据管理工作的需要,可以随时调阅、检查期刊出版单位的阅评报告。第四十七条 新闻出版总署制定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标准体系,对期刊出版质量进行全面评估。”我们要做好准备,积极配合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的审读、评估等工作。 3.2 三项课题研究 本次会议之后,我们马上要启动三项课题研究。这三项课题的研究,已经得到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的全力支持。所有研究工作都必须在明年5月之内完成,其成果要能为高校科技期刊进一步发展服务,能为教育部制定有关期刊政策服务,能为会员单位准确定位、提高内容质量服务,能为明年我们的优秀期刊评比服务。我们刚组建了基金委员会,明年的工作重心就是指导这三项课题研究、监督检查完成进度、组织最终成果验收。 3.3 “三优”评比 按照五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决定,明年研究会组织“高校优秀科技期刊”“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学论著”“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三优评比”。其中前2优由教育部科技司委托研究会评比,以教育部科技司名义签发奖状(证书)。优秀科技期刊的评比将采用课题研究的新指标体系,更注重内容质量、学术地位。评比正式通知将在2006年6月15日左右发出。 3.4 三次培训 明年除了在北京举办2次传统的主编、编辑岗位培训班外,研究会计划在北京以外的地区组织1次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主编岗位培训班(高级研修班)。该班以研讨为主,合格者也发给新闻出版总署《主编岗位证书》。 3.5 三次会议 明年研究会要召开三次重要会议。春节后召开五届四次常务理事会议暨建会20周年纪念筹备会议;4月初召开基金工作会议,重点检查“三项课题”的进展情况;11月召开“三优评比”表彰大会暨五届三次理事会议。 另外,研究会还将积极鼓励在明年暑假期间,有条件的常务理事或理事小组以研究会的名义,在当地组织(或联合组织)高校科技期刊编辑学术交流活动。 (2005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