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图书成为说明中国的桥梁

日期:2005年11月08日 来源: 浏览量:181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三局副局长 吴伟   图书,在中国一直被人们称为了解世界的窗户。中国在了解世界的同时,也在向世界敞开自己,希望其他国家的人民了解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一些热情的外国人充当向世界介绍中国的使者,他们爱中国,写中国,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所有这些人和他们所做的一切,历史是不会忘记的,中国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马悦然先生曾说,近百年来中国诞生了很多优秀的小说家、诗人,很多人完全有资格拿诺贝尔奖,但或多或少都是因为翻译的原因而未能被西方接受。是的,不仅仅是文学作品的翻译,还有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地理等各个领域作品的翻译,都需要继续努力和加强。在向世界说明中国这一方面,我们肩上的担子还很重,要走的路还很长。   文化产品贸易上的巨大逆差,阻碍了世界了解中国,明显的事实是,中国每年大量进口图书、期刊以及音像制品,特别是大量购进版权,使得中国对世界的了解比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要多得多。这种巨大的反差,除了经济上的影响之外,还会带来一些更为重要的后果。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缺乏了解,容易使各国政府和民众在与中国打交道时,在合作和相处上有可能发生更多的困惑,走更多的弯路,产生更多的误解,付出更多的代价,甚至发生不必要的冲突。相信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中国政府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在资助法国出版社出版中国图书获得成功的基础上,适时地推出了“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the Programto Popularize Chinese Books Abroad——简称PPCBA计划),这一计划从长远看,既是中国的需要,也是世界的需要,甚至可以说是和平的需要,是互利互惠之举。这个计划的主要内容,就是更多地敞开我们的书架,通过资助翻译费的形式,鼓励外国出版商和出版机构出版发行关于中国的图书。我们将重点推荐那些能够反映中国文化和中国面貌的图书。我们已将首批推荐的书目翻译成英文,并在明天开幕的BIBF书展上辟出专门的展区,展览这些图书,希望感兴趣的国外出版商能够去看一看,选一选,如果有一些你们中意的图书,可以申请翻译方面的政府资助。无论有没有看到你们感兴趣的图书,都希望留下你们的看法和想法,我们对国外读者对中国的阅读需求也有兴趣。我们的合作应该是多种形式的,其中包括合作出版——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与外文出版社合作出版的中国文化与文明丛书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出版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2005北京国际出版论坛”摘要  发布时间: 2005-09-11 06:13 来源:中华读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