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业应当有更大的发展

日期:2005年11月08日 来源: 浏览量:1611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 邬书林   首先,中国出版业的市场需求十分强劲,发展空间很大。据统计,中国在校大学生人数从1998年扩招后每年都在稳步增长,现在已经近2000万人。3.7亿人口的青少年更是中国出版业的现实和潜在读者。从绝对数量看,中国出版业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全国图书、报纸、期刊年总印张超过2100亿印张,折合用纸量超过486万吨,总量不可谓不大。但是从出版资源人均占有量看,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一个国家人均印刷纸张消费量和人均出版物占有量,是一个国家出版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直接反映该国出版业的发展程度。据统计,目前中国人均新闻纸消费量2.4公斤,其它印刷书写用纸人均消费量8.04公斤,二者合计为10.44公斤。远远低于美国(146公斤)、日本(118公斤)、英国(112公斤)、德国(94公斤)、荷兰(93公斤)的水平。另一个衡量指标是人均购书额,按2004年图书纯销售额计算,中国人均购书额大约为35元人民币(约合4美元),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其次,调整好中国出版业结构,拓展新的增长点,中国出版业大有可为。众所周知,一个较为完善的出版业市场一般由大众出版、教育出版和专业出版组成。与发达国家的出版市场相比,中国出版业的市场结构还不尽合理。突出表现在中国出版业的产值和利润过分依重教育出版,其中教材的产值比重一直超过50%,教辅图书又占相当比例,教育出版的利润在整个出版中的比例更高。大众出版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但仍有很大空间。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专业出版这个富有无限潜力和创新精神的出版市场,在中国目前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中国专业出版市场份额目前尚不足10%,反映世界学术前沿发展状况的专著和学术期刊还很少。尤为关键的是,与国外的专业出版比较起来,中国在这个领域的出版理念、营销方式和赢利模式还需要有大的更新和改进,这方面的创新任务还很重。解决好这个问题,中国出版业将拓展出新的增长领域。   第三,中国出版业的规范化管理将为出版业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无庸讳言,中国出版业目前还存在出版质量不高、市场诚信不够、盗版盗印严重等种种不规范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出版业的发展。这些不规范现象是转型社会难以避免的短期现象。在看到这些现象的同时,更要看到中国出版界规范化管理的呼声已成为主流,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已经并将继续采取卓有成效的措施。中国保护著作权的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并逐步与世界接轨,中国加入了一系列的国际版权公约。随着中国出版业规范化管理的不断加强,随着中国出版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化,中国出版业发展的环境将更加优化、更加规范,中国出版业必将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化市场。   第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 将促进中国出版业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已按承诺履行了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现在进入WTO后过渡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出版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难得的学习机遇。目前,中国出版业对外交流不断加深,出版物进出口业务逐步扩大,版权贸易不断扩展,中国与世界出版业的联系大为增强。最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先后颁布了《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和《关于加强文化产品进口管理的办法》、《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三个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当前深化出版体制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过程中,鼓励什么、允许什么、禁止什么的若干重要政策界限,为出版业更好地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提供了保证。 出版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2005北京国际出版论坛”摘要  发布时间: 2005-09-11 06:13 来源:中华读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