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动态
关于高校期刊体制改革的对话
日期:2011年10月27日 来源:本站整理 浏览量:575
下面是我与几个朋友的网上聊天记录(当然经过处理了),现将有关高校期刊体制改革的部分列出来,共同行参考。声明,只是闲聊,没有权威性!更不代表谁。为此,我你去了名字和谈论过程中的具体单位和省份,仅供参考。
LJ:我们马上要进入状态了。
ZD:干什么要进入状态?
LJ:体制改革已经在吹风了。
ZD:什么想法?
LR:改成出版商。
LJ:要改制,要逐步自负盈亏。
TJ:哈哈,可以挣大钱了!
ZD:要能养活自己,就不能让学校将社会责任推给出版商。
LJ:既然迟早要死,早死早托生吧!
ZL:钱在哪里喔?
ZD:哈哈。我一直不敢动,你们都动了,那我的压力也就没有了。
TJ:卖号啊,30万卖个号。
ZL:是个好办法!
ZD:现在刊号不值钱了,许多人在等着兼并,谁还买你的刊号。
LJ:养刊没有任何问题,养人的压力大。
LR:当然了。关键需要学校继续养一批人。
LJ:现在出版社也精了,不会轻易接的。现在的有一种思路是让各个期刊独立自负盈亏。
ZD:我坚持认为,应该编营分离,学校养人为学术,出版商卖信息赚钱。我设想:自负盈亏的部分,也就那么三四个人,可依靠刊物养活。
LJ:现在需要一个跨行业、跨地区、跨主办单位的实体,用来解决将来的期刊运行问题。
TJ:其实Q改革是刊和人都由学校养。
ZD:就是将现在的期刊的发行集中起来、权力转出去,养几个人没有问题。
LJ:赞成。核心人员减少,增加社会协作,人少好过年。
TJ:只是人少了。
LJ:不是权利集中,而是提供企业运行的平台。比如,融资,多元化发展,等。
ZD:通过出版编辑与学校养的人联系,其他的人发行、做二道贩子,三四个人足以。 在学校范围内做大不可能,走出第一步以后再说吧。
TJ:要是像Q学报那样的改革,我也愿意。
ZD:我希望能有人做出:学校继续承担社会责任,小量人员开拓市场的路子。
LJ:编营分离:实行集团化模式,这样好,但对于个刊不现实。
ZD:单个刊的发行费、版权费,也可以养活1个人。版面费再分些,经营就有基本有保障了。编辑就放在学校,纯粹赔钱就是。呵呵,这是最理想的模式。
LJ:按ZD的观点,是稳定型的。如果我们即将退休,肯定愿意这样。但是,离退休还早呢?如果期刊可以赚钱,不尝试一下,也会觉得遗憾。
ZT:看了半天大家的说法,感觉一点都不轻松,但是真的市场是蛮大的。我估计市场化改革后,肯定会有人挣大钱的,哪些评价机构的作用可能更重要了。
ZD:成立独立法人的企业后,出版单位掌握你手里,挣钱的资源在你手里,学校只管组织稿件——这是社会责任,这样不影响出版单位开拓市场。
LJ:将来的赢利根本是依托品牌。现在品牌我们创下来了,如果拱手让人,别人利用他赚钱,不甘心。
ZD:编辑内容。办刊方向不符合经营需要,想办法要求、评估等等 。学校,不可能与企业法人争夺品牌,而是共同维护品牌,品牌还是你的。 否则,为了保证控制权而背上学术包袱,不值得。
LJ:在学校体制内很难发展,即使发展了,个人前途也无法保证。现在很需要一个独立的,不受主办单位行政干预的实体,来支撑期刊发展。否则基本是无所作为,这是历史证明的,研究会应该有这个考虑。
ZD:这就需要博弈了。在大形势下,目前编辑部占有优势,学校着急,编辑不用焦急。
LJ:我觉得,将来的问题是在质量和效益之间求平衡。如果生存问题出现了,牺牲质量是必然的。谁也没有要求我们一定要办学报,或者一定要办成现在这个样子。刊号在手,什么赚钱办什么。
ZD:刊号现在感觉是资源,以后不会。
LJ:上次你说的湖北新世纪出版研究院,现在各地都有了,已经有人在拣漏了。
ZD:哈哈,所以说刊号不是问题。
LJ:但是我们拿到还是有难度,肥了一些人了。
ZD:在于体制,你参与具有出版资格的出版单位之中,不也一样 。一些企业的没有法人资格的,还不焦急,那才叫没办法。
LJ:我感觉,一旦刊号不再是资源,我们就没有任何价值了。
ZD:学术,不会的。 学术还是要有品牌。
LJ:只要不再审批制,要搞一个品牌不难。现在的院士们早就对我们不满,想摆脱我们自己办刊,利用自己的优势征集优秀稿源,进入SCI。
ZD:叫唤,瞎叫唤。多数人只想要名,而没有人愿意出力。
LJ:我们的学科太小,出版资源有限,竞争过于激烈。
ZD:与国外公司合作,境外办呗。
LJ:这是一个思路,最近正在做这方面的了解。
ZD:别听他们叫唤,用国外刊号办刊也不是那么容易,需要出力,竞争一样激烈。
LJ:退休算了,眼不见心不烦 ,我们的优势在于了解期刊市场,知道什么可以赚钱,什么不可能赚钱。在现有基础上改造难度太大。另起炉灶是一个办法。
ZD:哈哈,内退,到领导那打工去,如何?
LJ:他要养的起呀。
ZD:嗨,你自己不挣钱?让人家养?
LJ:现在的岗位都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换岗后能行?
ZD:那就是被人养活的命了。那就别折腾了,现在最好。
LJ:哈哈。最近听说有的地方下令,由刊物二选一,要么归并出版公司,要么撤消登记,听说了吗?
ZD:问了,他们没回答呀。结果就应该是这样,不意外。
LJ:感觉政府的力度大了。你们省怎么样了?
ZD:还没大动。只是在整理名单,据说有60多个刊物可能被整到。
LJ:现在规定撤消的刊物刊号留在本省,各省有干劲了。
ZD:是的。在我博客的政策解读里,已经看到这一步了。
LJ:我们已经开始文化产业摸底登记了,省里的细则也已经出台。
ZD:中央这几天也在征求意见,会议后,力度会更加大。
LJ:传说高校明年10月启动。
ZD:我想不会那么晚,上半年就会动, 十八大前应该有个礼。
LJ:高校的细则何时出来?
ZD:这个不知道。我想不需要什么细则,已有的政策基本都明确了,只是行文的问题。
LJ:现在这个文件很重要,内容基本已经知道,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出来。
ZD:全会通过后就应该公布。
LJ:哦。我们这个行业很悲哀:没有自己的核心价值。
ZD:没有呀!我感觉挺好的,只是不要自己整自己就行。
LJ:不是独立的行业,形成不了独立的规则和向心力。
YS:看来这次大会发言的还要多几个谈定位问题:为学校办,学校养着;为自己办,自己养自己;跟别人合伙办,大家分金银。
LJ:赞成,刊号可以自由流动,自主调整。市场经济,不能硬塞给我们一个破碗,让我们去讨饭。至少,我们可以自由选择用什么样的碗,可以允许我们想到哪里到哪里。
YS:(主编)改革创新那个论坛,大家都去,借发言和提问的机会把观点都提出来。在29号下午的会上,如果发言的人对出路问题讲的少,主持者和提问的可以说。
TJ:当然,学术期刊有学术期刊的办刊方法,我也在这方面尝试,比如今年和一家公司合作,做一期学报增刊,加一些增值服务。
LJ:赞成:为学校办,学校养着;为自己办,自己养自己——谁受益,谁出汗。但是现在问题是:要自己养自己,还要为学校服务。
YS:不过我看了上午你们的讨论,出版社的确很小心,毕竟是出版商吗。
LJ:这个论坛,我觉得实质性的东西有些少。多数人是作为理论研究,缺少可操作性。现在不是坐而论道,而是身体力行了。
YS:国外学会办的学术期刊,很多也只是给办刊人提供平台。比如美国物理学会,期刊收入占学会收入的80%以上,期刊人员占学会工作人员80%以上(2006年我听到的)。
LJ:我们学校马上就要开始了。我担心的不是能不能生存下去,而是如果我做好了,谁给我提供利益保障。如果我没有做好,是能力问题。如果作好了,却成为别人头疼的事情,那就是体制问题。就个人而言,我们的悲剧是过于强调责任意识,什么都放不下。最近有院士跟我讲:办好是学校的,办坏也是学校的,跟你何干?突然发现,我们过去受的教育都错了。
YS:人就是矛盾的。不负责任,浑浑噩噩;责任尽揽,战战兢兢 LJ:跟我们的年龄有关。如果快要退休,就不再想了。
YS:在企业,改革的时候,50就退了,咱们言退又稍早,走走看看吧。
LJ:是呀,这个年龄很无奈。如果混,退休之前就必然亲自面对结果,自己愧对自己。
YS:没关系,人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都难。
LJ:呵呵。
YS:各位都是责任心强的人,也都是要面子的人,所以累。
ZD:总结的很好。希望大家有消息多通通气就行,各自探索,走一步看一步,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