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动态
2010年访美学术交流总结报告(二)——费城之行
日期:2010年08月23日 来源: 浏览量:645
服务读者和作者 提高期刊影响力
——2010年访美学术交流总结报告(二)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赴美代表团学术交流活动的第二站是费城(Philadelphia )。2010年8月4、5日,考察团按计划分别访问汤森路透公司和查尔斯沃思集团。交流安排在汤森路透办公室和费城科学中心,美方共有5个专题演讲,中方3个。
1 在汤森路透公司的交流概况
8月4日早餐后,我们步行去SCI在费城的办公楼。从酒店到会议地点,我们要经过5个街区。迎着朝阳,像行色匆匆的上班一族,我们一行15人,基本按时赶到汤森路透公司。在大厅登记以后,上3楼会议室,迎接我们的是SCI收刊部的副总裁。汤森路透公司的办公室楼层面积很大,有上百个办公开间,还有30个以上的独立办公间和会议室。办公设备齐全先进,到处都有大屏显示器,还有多个咖啡供应点。
来到椭圆形的会议室,桌上为每位团员准备了一个印有“Thomson Reuters”字样的布包和U盘(1G)、茶点和饮料。会议开始,由Thomson Reuters行政副总裁致欢迎辞。他代表Thomson Reuters 欢迎中国高校科技期刊考察团的来访,希望半天的交流对双方有更多的了解和帮助。
1.1 James Testa的演讲
汤森路透编辑部和出版者关系部副总裁James Testa首先演讲,其题目是《Web of Science 的选刊程序和期刊引证报告:期刊影响因子》。目前,Web of Science 收录期刊11 773种期刊,其中SCIE收录8 095种期刊,另外还有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人文与艺术索引3 000多种。SCI选刊时评估4个方面的内容:1)期刊出版的基本水准;2)编辑的内容;3)国际多样性:作者、编委、地域特色;4)引文分析:即期刊的文献计量指标,如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即年指标等。近年来评估了1万多种地区性期刊,只收录了1 600多种。对于地区性的期刊,评估时要看:是否发表及时、是否采用同行评议、是否有完整的英文书目信息、是否紧贴当地的热点问题等。针对国内过分使用影响因子来评价期刊和研究人员的情况,James特别介绍了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和利用影响因子来评价期刊和研究人员存在的局限性。James指出:我们看到的影响因子并不代表当时、今后的情况,加上每个期刊的学科、发表论文的总数不同,其影响因子的绝对值不具有可比性。James举例详细说明用特征因子(eigenfactor)来评价期刊更合理。
目前,SCI只收录英文期刊,库中的中文期刊是建库初期收录的。展望未来,SCI将关注收录地区性期刊后给整个数据库带来的变化,进一步研究收录区域性期刊的评价标准,监测已收录期刊是否保持高标准的出版。从2000年到2010年,Web of Science 收录的中国期刊由67种增加到144种,增加了115%(77种);SCIE 收录的中国期刊由60种增加到132种,增加了120%(72种);SSCI收录中国期刊由4种增加到8种,增加了100%(4种)。人文艺术索引4种,没有增加。
SCI收录高影响力的英文期刊!怎样才能办成高影响力的杂志?James建议:1)通过与研究者保持良好关系来获取高影响力的论文;2)为作者提供良好的服务;3)提升期刊在其他媒体的影响(形象);4)精心选择发表的论文。
1.2 Lisande Bissonette的演讲
汤姆森路透为学术出版提供国际化的工具:Web of Science、ScholarOne 和Endnote。ScholarOne的销售经理 Lisande Bissonette做了题为《全球学术出版的趋势》的演讲。她介绍了汤森路透的学术和科学研究、全球同行评议的趋势、全球评价研究的趋势。重点介绍了近10年来通过ScholarOne投稿情况的变化:中国的投稿量逐年增加,2002年仅占4%,排第九位,2010年上升至第二位(21%),预计中国到2012年会上升至第一位(29%)。尽管中国投稿数上升很快,但被接受发表的很少,被引用的也很少。1998-2008年发表论文近60万篇,排名第五;论文被引用排名第43位。投稿多、发表少、引用率低,这对学术出版意味着什么?
1.3 中方的演讲
考察团团长颜帅逐一介绍了考察团成员、中国科技期刊的现状及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的现状、中国科技期刊的出版机制及改革思考、此次考察的目的等。中国海洋大学的鲍洪彤和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的冷怀明分别介绍了各自期刊的情况及办刊经验。外国同行对我们期刊的定位、读者对象、发行范围、是否采用同行评议等问题很感兴趣。
演讲结束后,进行了简短的提问交流。当问到SCI对收录中文期刊的政策时,汤森路透方面明确回答目前SCI只收录英文期刊。颜帅建议,如果ScholarOne的使用费能在中国用人民币结算的话,将会有更多的中国用户。交流结束后合影留念。
2 在费城科学中心交流情况
8月5日,查尔斯沃思集团美国公司和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在费城科学交流中心组织召开学术交流会议。交流演讲由查尔斯沃思美国公司总裁Adrian Stanley主持。
2.1 费城科学中心简况
首先,由费城大学城科学中心行政负责人介绍科学中心的基本情况。费城科学中心依托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Drexel University)人才优势,以低房租、统一行政后勤保障等的服务为有意创业的科技人员提供创新服务。像世界500强之一的强生公司就诞生在费城科学中心。
2.2 Philippa的演讲
查尔斯沃思的Philippa J. Benson为我们做了题为《美国编辑部的实践与展望》的演讲。她简单介绍了查尔斯沃思的背景与历史。该公司成立于1928年,是由一个小印刷厂发展而来的出版服务公司,总部在英国,中国和美国有分部。目前为40多家期刊出版者的几百种期刊提供出版服务。我们此次访美,就是由查尔斯沃思美国公司总裁Adrian邀请的。
Philippa详细介绍了美国编辑的分工与职责、编辑出版的流程及编辑部的组织构架。Executive Editor:相当于期刊社社长或执行主编,主要负责行政事务和对外联络。Editor-in-Chief:主编是一本期刊的最高学术负责人,有在编辑部的专职主编,也有在编辑部以外的实验室的兼职主编。不管是专职还是兼职,主编要实实在在做事,不仅仅挂名。 Managing Editor:相当于编辑部主任,主要负责编辑工作流程和简单的财务工作。Associate Editor:副主编或助理编辑,相当于供稿编辑。 Assistant Editor:编辑助理,相当于编务或技术编辑,协作副主编工作。Section Editor:栏目编辑,负责栏目、专题策划和稿件处理。Editorial Assistant:编辑部秘书,负责编辑部的杂务。 Editorial Board:编委会,主要为期刊审稿和对办刊提出改进意见。 Advisory Board:咨询委员会,没有日常工作,一年开会一次,对办刊定位、办刊重大事项进行咨询。Governing Board:管理委员会,相当于期刊董事会,对期刊的重大事项决策。期刊因各自的规模不同,其组织构架、各种职责也繁简各异。从编辑流程来看,大致都有初审、同行专家评议、主编或编委会定稿等环节,各期刊因规模大小不同而有所差异。
作者和编辑需要什么?Philippa指出,作者需要经常和快速在高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论文来提升他们的事业。为此,他们需要了解科技论文写作格式,需要流利的英文写作,以帮助他们在高影响力期刊上发表论文。编辑则需要合适的来稿数量、合适的主题论文和及时的来稿、正确的格式、科学的数据分析、简明流畅的写作等。当介绍到美国的期刊编辑出版流程时,Philippa重点介绍了XML排版语言。XML是人、机可读的排版语言,可实现一次排版、多媒体出版(如PDF、手机出版、数据库格式、网页格式等)的需要,是目前国际期刊广泛采用的排版语言。最后,Philippa介绍了美国与编辑出版相关的专业协会,如“国际主任编辑与技术编辑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anaging and Technical Editors ,ISTME)”、“学术出版协会(Society for Scholarly Publishing,SSP)”、“美国出版协会的专业和学术出版部[Professional and Scholarly Publishing Division (PSP) of the AAP]”、“科学编辑学会(Council of Science Editors,CSE)”、“技术交流协会(Society for Technical Communication,STC)”、“美国医学写作协会(American Medical Writer Association ,AMWA)”、“美国版面编辑协会(American Copy Editors Society ,ACES)”、“技术写作教师协会( Association of Teachers of Technical Writing,ATTW, for educational materials)”等。
2.3 Darrell的演讲
爱思唯尔Collexis的市场总监Darrell W. Gunter介绍了提高科技研究人员效率的语义查找技术。面对海量文献的存在,研究人员要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文献要耗时许多。语义查找技术就是利用关键词的内在逻辑联系,通过权重计算来提供研究者最需要的信息。Darrell通过举例演示了语义查找技术的强大功能,使我们看到,通过语义查找,研究者可以很便捷地找到自己的同行及同行在世界各地的分布情况及联系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研究者之间的研究协作和信息资源的交流。对于编辑而言,语义查找可以帮助编辑迅速了解某一主题的前沿科学家和挑选最恰当的同行评议专家。
2.4 美国内科医师学会Eve C.Swiacki发言
美国内科医师学会国际活动部的Eve女士介绍了该学会出版的《内科学》(Internal Medicine)办刊情况。该刊的影响因子16.2,在医学类期刊中排名前5位。他们的刊稿率约12%,大约60%的稿件在初审阶段就退稿了。有近30%的稿件通过同行评议后退稿。研究原著的刊发率只有6%。他们特别重视刊发论文的时效性和在全球的影响力。重点发表与当前卫生、健康密切相关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大众媒体宣传推广,切实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和增值服务。
3 考察启示
SCI对于中国的科学工作者和科技期刊办刊人来说是“神秘而神圣”的!科学家希望在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上发表论文,办刊人希望自己的期刊能被SCI收录。通过这次访问,我们再次探讨了SCI的收刊标准和评刊过程,对SCI的实质有了更深的认识:SCI是利用科学论文的相互引证关系编制文献索引;因工作量的原因而未能将所有期刊收录来计算计量指标,因而有选择性地收录了相对重要的期刊来编制索引和统计相关计量指标;从这个意义上讲用影响因子、是否被SCI来评价期刊有一定道理,但把影响因子绝对化,甚至用影响因子的绝对值来评价期刊、用期刊影响因子来评价作者和某一篇论文是不科学的;因为影响因子反映的是期刊的整体情况,不仅学科之间的差异较大,而且它反映的期刊的影响力是统计当年之前两年的情况,既不代表论文发表当时及今后的影响,也不代表过去若干年的影响。目前,我国科技界对SCI的追捧实在是对SCI的谬用!
对于办刊人来讲,不管用什么方法和工具来评价期刊,提高期刊的影响力是永恒的主题!什么样的期刊是高影响力的期刊?读者认可,读者引用!期刊的高影响力从哪里来?吸引和发表高影响力的论文!这就需要我们千方百计地服务读者、作者,把那些对科学认知有贡献的论文吸引过来并迅速发表,再及时推荐给读者,让信息广泛交流而得到充分利用。期刊的影响力就自然而然有了。这才是办刊的真正目的。国内办刊,应该说还是比较重视和服务作者的。但是我们对作者的重视和服务,更多的是为作者解“燃眉之急”(作者要晋升、要报奖、要申报课题),往往对要刊发的论文能给读者带来什么忽视了或者说考虑不够。即使是对那些有科学价值的论文,发表以后也很少再深度挖掘利用,往往是发表完了就完了!我们的编辑、主编,主要的工作就是出刊,忙的都是copy editor的工作;很少考虑期刊的宣传推广,更谈不上挖掘利用和增值服务。
中国的科技期刊,要想办得有国际影响,其作者、读者、编委都要国际化,当然也就要采用国际通用的语言——英语。如果定位在国内有影响,是不是一定要国际化就不一定了。但不管是办国际有影响的期刊还是办国内有影响的期刊,我们都要更多考虑读者的需要,对读者的服务。只有同时对读者和作者服务好了,才能提高期刊的影响力!期刊有了高影响力才有生命力!
冷怀明
201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