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伴我成长的一本书

日期:2008年11月14日 来源: 浏览量:1520

今天接到《中国新闻出版报》总编辑办公室孙主任的E-mail,通知我“短文”已发表于《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11月11日第二版。孙主任与我同乡(我的第二故乡),不知是否对我的文章有所关照蔡得以发表,我感觉我表达的是一种真实的情感,一本书也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科技书刊标准化的进程,特别是陈浩元为首的团队,在此项事业中贡献“功不可没”,我与他们在观点上可能有所出入,但在根本出发点和为中国科技书刊发展而努力的赤子之心是相同的。尽管我与陈浩元之间常常是没大没小,但是我对他打心眼里敬佩,因为他愿意与年轻人交往,因为他始终保持着年轻的心态。我平日里没有表达过这种敬意,所以一此篇短文言之。关于陈浩元我没有描述过,在短文中试图留下我的印象,可惜又被“编辑”给删除了,原来我是这样写的:提起陈浩元,可能有人认识有人不认识他,高高的个子,嘿嘿的脸庞,快乐的有点疯,整天风风火火地好像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写出来在此留存。 11日的《中国新闻出版报》我还没有收到,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找到了发表的文本,转发过来与各位分享。 http://www.chinaxwcb.com/xwcbpaper/html/2008-11/11/content_42502.htm  提起陈浩元,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如果提到陈浩元领衔主编的《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相信大多数科技书刊的编辑都读过,它几乎成为科技书刊编辑的工具书,也是伴随我成长的一本书。   1995年3月,我从业务管理岗位转到期刊出版行业当了一名编辑。尽管我有一定的专业背景,但是要当一名学术期刊的编辑,还是有不少怀疑的目光向我投来。开始,我并不以为然,可是,当我编辑的稿件经过一校、二校转到审读编辑的手上>>>>>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