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会议及培训资料
第11次学术年会暨建会20周年庆祝大会纪要
日期:2007年12月18日 来源: 浏览量:2382
第11次学术年会暨建会20周年庆祝大会纪要
(2007年11月29日,海口)
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11次年会暨建会20周年庆祝大会,于2007年11月24—29日在海口市燕泰国际大酒店举行,530多人出席大会。
开幕式由秘书长郑进宝主持。他向与会代表介绍:在主席台上就座的来宾有中宣部出版局张贤明处长,教育部科技司张建华处长,高等教育出版社吴向副总编,海南省省委宣传部郭志民处长,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卢新处长,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汪新红常务副社长,本会名誉理事长、第1至4届理事长陈浩元,第1届秘书长周汝忠,第1、2届副理事长金德年,第1、2、3届副理事长钟学恒,第2、3届副理事长曹振中,第2、3届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兴昌,第3届副理事长王利群,第2、3届常务理事周玉德;在主席台上就座的还有本会现任理事长颜帅,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郑进宝,副理事长杜文涛、姚远、徐安玉、许国良、潘启树。在嘉宾席上就座的有教育部科技司邹晖女士,北京大学图书馆蔡蓉华教授,中国科学院刘筱敏研究员,Ei中国信息中心吕萍主任,汤姆森公司吴小勇先生,Springer出版社叶路先生,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公司林家乐先生,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马峥研究员,查尔斯沃思公司初晓英女士,西安三才公司钱建立博士。主持人还向与会代表介绍本会组织委员会主任杨小玲,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惠民,版权委员会主任陈进元,对外联络委员会主任张月红,农业期刊分会理事长熊家国,医学期刊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征爱,原常务副秘书长李明志和现任常务副秘书长张铁明,以及副秘书长佟建国。
庆祝大会上,张贤明处长、张建华处长、郭志民处长、吴向副总编先后讲话,对大会表示祝贺,张建华处长并做专题报告。陈浩元做题为《我爱我们的研究会》的发言,大会特邀代表曹振中代表出席大会的老同志讲话。会员代表《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杨道富代表全体会员发言。
庆祝大会上,宣读了有关政府部门、兄弟学会以及会员单位给大会发来的贺信、贺电和贺幛。大会主持人郑进宝代表大会对发来贺信、贺电和贺幛的政府部门、兄弟学会以及会员单位表示衷心感谢。
大会上,宣读了“‘中国知网杯’高校科技期刊突出贡献奖”获奖人员的名单。在欢快的乐曲声和热烈的掌声中,获奖代表分批走上颁奖台,接受颁发的获奖证书和纪念品。《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主任胡爱玲代表获奖人员发言。
庆祝大会上,理事长颜帅做题为《继往开来,为扩大高校科技期刊的社会影响而努力工作》的主旨发言。
庆祝大会在欢快而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会后全体与会代表合影留念。
年会期间的大会学术报告,分别由副理事长徐安玉、姚远、杜文涛和许国良主持,张建华处长做题为《推进高校科技期刊的改革与发展》的报告,吴向副总编做题为《数字化时代的教育出版和学术出版》的报告,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曾建勋研究员做题为《精品期刊服务与保障系统的运行方式》的报告,马峥研究员做题为《科技期刊评价体系》的报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王鹏做题为《应对信息化挑战和机遇——“中国知网”为学术期刊出版推出“八大编辑助手”》的报告,吕萍主任做题为《Ei数据库收入期刊的原则和标准》的报告,吴小勇先生做题为《利用SCIE改进期刊编辑策略》的报告,蔡蓉华教授做题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研究概况》的报告,刘筱敏研究员做题为《用长尾理论看期刊发展》的报告,Elsevier安诺杰先生做题为《中国高校学报:一个独特的期刊大群体面临的挑战》的报告,叶路先生做题为《“可找到性”对网络环境下高校期刊的重要作用》的报告,林家乐先生做题为《科技期刊网络化平台》的报告,初晓英女士做题为《未来的今天:STM杂志排版模式的发展》的报告,卢新处长做题为《关于科研环境建设与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报告。
除大会报告外,年会还分“办刊经验交流与期刊发展研讨”“医学期刊”“英文版期刊”等3个分会场进行。
“办刊经验交流与期刊发展研讨”分会场分别由副理事长潘启树、常务副秘书长张铁明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惠民、副秘书长佟建国主持,专题发言人及题目如下:陈进元,《学报网络版(预印本)初探》;靳光华,《创新管理模式 加快学报发展》;邓珠平,《大学数学辑刊入选美国MR数据库的统计结果汇报》;张月红,《高校英文版期刊的国际化》;李丽,《如何面对国际出版集团进入中国市场》;钟紫红,《知识共享组织及其许可协议》;李若溪,《中国学术期刊传播现状的观察与思考——作者、读者调查分析》;钱建立,《期刊网络化出版与开放阅读》。
“医学期刊”分会场分别由王征爱、钟紫红和王丽主持,专题发言人及题目如下:钟紫红,《美英生物医学期刊的编辑政策》;王应宽,《BMC开放存取期刊的出版模式与启示》;胡爱玲,《非营利性开放存取期刊——PLoS的办刊特色及学术影响》;吴泰相,《临床试验注册及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与发表协作网》;王征爱,《南方医科大学学报与MEDLINE数据库》。
“英文版期刊”分会场由张月红和毛善锋主持,40位代表进行了互动式的交流和研讨。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编辑部刘伟和向政介绍《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和《高等学校化学研究(英文版)》的问题与经验。北京科技大学佟建国重点介绍《北京科技大学学报(英文版)》以“依托学校的‘3M’学科优势,实现英文版期刊专业化”为核心的策划思路与运作方式。清华大学学报杜文涛在发言中认为:充分发挥学校的品牌资源、学术资源、国际会议资源和编辑部人力资源等优势非常重要。虽然目前的评价体系不尽如人意,但是仍然不断有成功者出现。浙江大学学报编辑部张月红介绍国内科研投入与产出的概况和国际上一些最新的出版理念,认为只有变巨大压力为巨大动力,既与时俱进又脚踏实地运作,才能为科技期刊特别是英文版科技期刊创造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东南大学学报编辑部毛善锋认为:要充分展现出版人的办刊理念,就要有先进的出版技术支撑;要充分展示英文版期刊的学术内容,就要有地道的版式设计和字体搭配。他指出了国内英文版学报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在Word和北大方正系统中的具体对策。
以上报告和发言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并引起大家的极大兴趣。
大会期间举行了本会五届七次常务理事会议和五届四次理事会议。
大会期间成立了本会医学期刊专业委员会。
与会代表反映: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11次年会暨建会20周年庆祝大会代表众多、规模壮观,内容丰富、学术气氛浓厚,报告水平高、听者参与踊跃,会议开得既紧张又活跃,大家收获甚大、受益匪浅。会议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