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论坛
论网络时代科技期刊编辑意识的嬗变和突破
日期:2006年04月26日 来源: 浏览量:2203
论网络时代科技期刊编辑意识的嬗变和突破
沈向昕
(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 《经济地理》杂志社,湖南长沙 410004)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被誉为"第四媒体"的因特网的迅速普及,给人类打开了另一个世界---数字世界,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可以说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在网络传播时代,长期作为出版的"中心环节"的编辑,尤其是科技期刊编辑的职能如何体现,编辑如何代表社会对网络传播的质量进行有效监控和优化,都是科技期刊编辑所面临的新任务。在网络传播的条件下,编辑的运作模式和操作方式都将会有很大的改变。而作为从事综合性、边缘性工程学科的科技期刊编辑适应需要、跟随时代进行嬗变和突破,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科技期刊编辑应该成为人与信息的媒体
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生产出的大量信息,都是通过编辑的"优序化"处理,才能进行网络传播,被人们接受;经过人脑的"智化"后,信息才能被利用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去;同时人们借此也可以开发、生产出新的信息,再经编辑"优序化"后,又进入新的传播,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由此可见,如果没有编辑,信息就无法运动,即使靠先进的传播技术把未经科学的编辑的信息勉强传播,或者主编即使以企业身份进入市场动作的传播媒体,则可能会给人类造成严重的"信息污染",最终阻碍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
传统的科技期刊编辑主要涉及到期刊语言研究、栏目和版式设计、印刷出版等问题,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光盘出版及网络出版等信息组织和规范等内容也纳入了编辑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应该站在信息社会的高度,面向未来社会的发展,高屋建瓴的对作为人类社会现象之一的编辑活动整体进行观照,并从哲学意义上抽象出编辑的本质。科技期刊编辑在信息社会中将居于比传统更为突出、更为重要的地位。信息社会基本的经济形态是知识经济,所有财富的核心都将是"知识",而科技期刊作为更加专业、精深的知识的载体,更是信息精华的积淀与结晶。科技期刊编辑,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信息的加工(优序化),在人与信息的矛盾的协调中处于重要的中介和媒体位置,编辑与信息和人的关系为 :信息--编辑--人,这就是信息社会中编辑隐含的社会定位,而精神创造者把信息载体化,传播媒体把优序化了的信息"公之于众",都只是信息社会中信息运动的两个必要条件和步骤。因此,从信息--编辑--人这一层次上,实现科技期刊编辑意识的嬗变和突破,将有助于我们认识编辑的社会地位,提高编辑使命感,更为重要的是,它把编辑从传播媒体中独立出来,有利于建立科学的编辑学科体系。
二.科技期刊编辑应具备信息时代的编辑技巧
十多年前,某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新闻出版部门已经实现电脑化。电子报刊和电子图书大批出现,各种软盘、磁带和计算机软件产品大量上市。近两年,国际互联网络开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网络报纸、网络杂志,大量的科学专业信息、工商企业信息乃至消遣娱乐信息,也都是运用高新技术手段编辑制作出来的。伏案审读、纸笔修编的方式,越来越多地被荧屏扫描、键盘操作的方式所代替。符号数码代表了往日可以直观的文字手稿。缓慢的手工编辑作业,转变为快速的编辑判断的显示。用笔增删勾画的技术被电脑的自动程序取代。编辑的技术性劳作,在数量上已经微乎其微。编辑工作的内容更加集中在审稿判断和组稿决策上。讯息传播时代的"出版物",编辑起着策划、决定的作用。在现代社会历史条件和讯息传播技术的基础上,编辑活动的重点转到了策划和决定文化缔构的位置上。编辑对作者来说,在多数情况下也不是追随其后,求其赐稿,并依附原作为之加工的那种活动。而较多的是了解作者, 培养作者,组织作者进行创作、采写稿件。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朋友式的工作关系,共同缔结社会文化,为提高人的文明素质奋斗。在讯息流量巨大、传播速度加快的今天,编辑工作节奏加快、效率提高、任务繁重是不言而喻的,这就要求编辑人员既要有全局观念,能从整体高度策划讯息传播事宜,又能迅速判断、选择和控制讯息流量。提高传播效益。但是这也决不意味着忽视或轻视编辑工作中的技术细节问题,如校对、编排技巧和手法问题等等。
科技期刊编辑属于和网络接触较晚的一个群体,学术期刊光盘版在 1999年才开始引入科技期刊领域,因此,运用现代化的编辑技巧对科技期刊的编辑而言就更为当务之急。当然由于严格精细的人工编辑技术还不能完全由智能电脑所取代,所以在不断加深自己传统编辑技巧修养的同时,把传统编辑技巧和现代编编辑技巧融会贯通,并把握住现代编辑技巧中"审选缔构"这个重点,已是讯息时代的大众传播的必然要求。作为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效率必须大大提高,编辑重点必须放在努力了解全局,善于整体判断,精通缔构艺术这些主要的智能环节上。对于文字、符号、格式、体例、图表、公式等的技术性工作,必须统一规则,制定规范,并推广到作者、普及给读者。科技期刊编辑本身除了普及有关技术规范外,可把精力和时间集中到审核、处理和缔构信息媒介上来,加上电子传播工具的帮助,编辑活动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
三.信息"滤波"成为科技期刊编辑的基本功能
信息社会中,编辑的社会地位必将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而发生变化,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和定位;同时,面对滚滚而来的信息浪潮和愈演愈烈的"信息爆炸",我们也有必要重新认识和研究编辑的社会功能。人类正处于信息时代。信息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就是无限激增的信息和极其有限的人的注意力之间的矛盾。人们要高效地收集、开发和利用信息进行知识创新,必然要求编辑部门对日益爆炸的信息进行不断的"滤波"。
所谓"滤波",即作为整体的社会编辑机构,通过净化、优化等控制措施控制社会信息传播的总量和速度,以使人与信息之间保持协调的社会行为。编辑的"滤波"功能古已有之,只不过由于编辑产生初期乃至以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生产力水平不发达,文明程度也不高,这种功能表现得不明显。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信息的"滤波"已经成为编辑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
而作为科技期刊的编辑,缓解无限丰富的信息和极其有限的人的注意力的矛盾,其路尤其任重道远。科技期刊传播的是科技信息、专业信息,它和其他的信息比较起来具有更专业、更科学、更权威的性质,科技期刊的编辑在信息"滤波"方面更加要具有超人的智慧和"火眼金睛"。科技期刊中信息的无秩序传播、虚假信息的大量制造,会造成严重的信息污染,对个人和社会造成危害。所以科技期刊编辑在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时候,要认真地考虑信息的质量问题。信息的质就是信息的有用无用、有害无害问题,信息的量就是信息的不足与多余、充足与过剩问题。编辑处于人与信息的中介地位,信息传播的质量如何与编辑功能的发挥有着直接的关系,科技期刊编辑最基本的功能就是站在科学的前沿,维护科学的严肃性和公正性,消除和科学方向不一致、对人们认识世界有干扰(包括对人们有毒有害)的信息垃圾,净化整个社会的信息环境,集中人们的注意力,协调人与信息的关系,使其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辩证地看,科技期刊编辑在信息社会要善于嬗变和突破,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并在前进中不断坚持和完善。这就要求科技期刊编辑不仅要立足现实,而且还要瞻前 (作为社会分工的专业编辑活动形成以前)顾后(信息社会中编辑活动的新趋向)。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未来信息社会对编辑活动的要求,使编辑成为"第三工具",充分发挥人所固有的"编辑机制",促进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进步。
--来自《湖南商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